当前位置: 主页 > 决策咨询 >

关于加快发展我省再生资源产业的建议

●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一条用最小资源代价和环境污染负荷取得经济、环保双赢的发展之路。
● 我省每年产生的可回收废物量总价值达600亿元,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具有巨大潜力。
● 加强政策调控,建立废旧物回收加工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示范工程,是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的有效手段。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也是资源消耗巨大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江苏既是资源消耗大省,也是资源紧缺省份。近年来,全省每年消耗的矿物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7%左右,其中80%以上需从外地输入,资源严重短缺和大量消费引发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成为关系江苏全局和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会经过深入调研,认为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一条用最小资源代价和环境污染负荷取得经济、环保双赢的发展之路,建议我省从自身需要和实际可能出发,率先发展、先行一步。
一、工业发达国家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的经验
日本、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利用率目前已达到70%以上,再生资源产业的年产值超过了2500多亿美元,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2001年德国、日本、瑞典、美国的废纸回收率分别为71%、57.8%、55%、48.7%,我国只有29%。2003年再生铝占铝总量的比例分别为:日本99.5%、意大利75.6%、美国52%、德国50.7%、英国37.5%、法国35.1%、我国只有20.7%。在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方面,发达国家比较一致的做法是:加强立法、政策推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规模化经营。
2000年以来,日本先后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促进基本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还在具体行业和产品方面推出了《家电循环法》、《汽车循环法案》,规定家电生产企业和汽车厂商有义务回收各自的废旧产品,进行资源再利用。日本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专门开辟实验研究区并入驻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对资源再生利用的关键技术,政府给予资金支持。
德国早在1986年就制定了《废物管理法》,1991年制定了《包装条例》,规定65%的包装物必须循环利用,其中纸张、塑料和木材的再循环率须达80%,金属、玻璃再循环率须达90%。
美国专门成立了全国物资循环利用联合会,涉及5.6万家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的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其中纸制品回收利用年销售收入达490亿美元,钢铁和铸造业回收利用年销售收入分别为28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目前美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规模已与汽车业基本相当。
二、把再生资源产业化作为我省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我国、我省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我国GDP占世界的4%,但消耗的原煤占世界的38%、钢材占27.4%、氧化铝占21.4%、水泥占45.8%。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资源生产率只相当于德国的1/6、美国的1/10、日本的1/2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为30%。据专家预测,按目前的资源利用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本世纪内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将大部分趋于枯竭。与此同时,由于资源大量消耗和低水平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有目共睹,2004年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只有环保计划目标未能完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资源投入产出率低下与大量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003年以来,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理念开始被国内接受,各地政府大力推进立法和政策扶持,一批试点项目取得了成功。据调查,2005年我国废旧物资回收总值已达1300亿元,从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已达8万家、从业人数达1000万人。受政策鼓励和利益驱动,江苏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近年来也空前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再生资源收购额已达65.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0%。但是,目前我省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小,不具备循环利用废弃物的能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缺乏规模支撑。二是没有形成适合区域性网络发展需要的经济体系。大中城市基本是分散收集者自发形成的不完善产业网络,多数企业采取可卖钱的“拿走”,不能直接卖钱的“抛弃”,造成了废弃物的二次污染。三是在产业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政府对企业和地区进行再生资源调控和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四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缺乏一致性。目前还没有把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作为整体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具体化落实,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游离于主体经济政策之外,仅有的一些再生资源企业只是作为源头治理污染的一种手段,并没有与我省突破资源瓶颈制约的要求很好对接。五是没有形成适应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再生资源的定价和有偿使用制度、生产者责任制度、消费者责任制度、政府责任制度和资源再生利用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技术支持机制等都没有形成。
虽有各种问题,但我省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仍有巨大的潜力。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废弃物品种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2003年起我国已迎来家用电器更新换代的高峰期,进入更新期的电冰箱平均每年400万台、洗衣机300万台、电视机500万台以上。目前电脑保有量近2000万台、手机约1.9亿部,其更新速度远高于其他家电产品。据调查,目前我省每年产生的可回收废物量总价值达600亿元,其中废钢铁500万吨、废塑料30万吨、废玻璃90多万吨、废纸400万吨、有色金属80多万吨。仅以废钢、废纸进行回收利用测算,可实现新增钢产量420万吨,节约焦碳147万吨、铁矿石850万吨,新增纸及纸板320万吨以上,节约木材1000万立方米,节电10亿度、节水6亿吨以上。以上数据表明,历年积存和每年新产生的废旧物资是一笔十分可观的物质财富。
三、江苏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的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根据《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06]1864号)精神,建立以政府规划指导、产业布局合理、市场规范监管为主体的调控协作体系,构建产业网络社会化、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市场运作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龙头企业,形成跨系统、跨部门、跨地区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加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法制建设,对废物回收、拆解加工利用提出市场规范、技术标准、特许经营制度、监管机制和无利用价值废物无害化处理标准,规范产业竞争行为,构建充分有效利用资源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在工业体系中的循环利用。
2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按照市场价值规则,引入成本效益机制,把废弃物资源化作为一个产业来推进,形成国家政策鼓励和政府监督下的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模式。引导再生资源产业由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由小型向大小型互补转变,由相互脱节向完整的产业链转变。建立一套考核评判指标体系,明确政策激励对象的主体范围和激励方式,鼓励再生资源产业从业者的社会贡献。
3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优惠的信贷支持,用于回收建造、技术开发与推广、部分非经营性管理服务机构启动资金、产业规模化示范工程等。二是免征城市废物贮存设施、危险有害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的各种税费;对排除或减少公共环境危害的产品免征营业税和降征所得税;对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加工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视为公害防治设施,增加10%-25%的特别折旧率。三是对再生资源产业的创新技术,实现无害化转化的产品和再生资源深度加工利用,取得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显著绩效的企业和人员予以重奖。
4建设两个功能体系。一是以专业市场为龙头,重点区域设场、收购网点为支架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二是社会化的再生资源交易、拆解利用系统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系统体系。对废旧资源按照其物理、化学性能、用途、有无人身和环境危害等要素进行分类管理。指定专门机构进行有效监管,确定专业定点企业进行分类拆解和无害化处理。
5建设三个重点载体。即建设再生资源工业园、再生资源产业化促进中心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中心,作为再生资源产业化的重点载体。按照国家“相对集中,统一管理,规范发展”原则和我省产业布局,重点建设一批再生资源工业园,集回收、加工、交换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于一体,实行再生资源深度加工、高效利用和规模化经营,作为带动再生资源产业化的示范工程。在省会和条件较好的市成立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作为政府与企业间的纽带和桥梁,开展废弃物加工利用技术的开发、推广、咨询、信息交流,为再生资源产业化企业服务。
(江苏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 责任编辑:省老科协
  • 阅读次数:1907
  • 关 键 字:|再生资源|建议|

  • 欢迎关注江苏老科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