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决策咨询 >

关于进一步促进江苏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的建议

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省委、省政府对农机发展十分重视,省政府以苏政发[2006]154号文件发出“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意见”,把农业机械列为重点行业。为此,我会机械专业委员会多名专家深入基层,潜心调研,反复论证,形成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江苏省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的建议》调研报告。近期,该报告已上报省委、省政府。现将该调研报告刊登如下:

关于进一步促进江苏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的建议
江苏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机械专家委员会
(2007年9月5日)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农业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效益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我国在占世界7%的耕地和22%的人口的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的装备水平是必由之路。江苏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快振兴农机产业,开发更多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前提和保障。
  一、我国农机产业现状及江苏的比较优势
  近几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农机工业进入了一个稳定快速发展的阶段,农机工业连续四年大幅增长。2002~2005年,全国农机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2006年全行业利润总额达到55亿元,比上年增长40%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产销超过20万台,各种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年产量近40万台,饲草、油料、蔬菜、果园生产机械以及节水灌溉装备、农村新能源设备、设施农业装备等新型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装备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江苏农机工业门类齐全,拥有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内燃机、大中小型拖拉机、种植机械、收获机械等十二大类近5000种产品,全行业二十年中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90年代后期,江苏农机工业的地位逐步下降。进入“十一五”,虽有回升,仍落后于山东、河南,名列全国第三。据2006年统计,江苏农机工业的主要特点:
  (1)生产快速增长。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其中:农机行业13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左右;内燃机行业22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6%。
  (2)利润全面攀升。全行业实现利润23.50亿元,其中:农机行业8.5亿元,同比增长65%;内燃机行业15亿元,增幅达到25%。
  (3)出口有所提高。全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7亿元,其中:农机行业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内燃机行业2亿元,增长4%左右。
  (4)工业逐步集聚。老的国有企业中,常拖、常柴、江动和一汽锡柴等继续稳定发展。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已成为江苏农机队伍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常发集团、林海集团、英田集团,正昌集团等7家农机企业进入了2006年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榜。
  (5)实力不断提高。一汽锡柴、沃得、南通柴油机厂、常发、盐拖、江苏长江干燥设备公司、常柴等企业开发的一批新品,填补了省内空白。
  综上所述,当前江苏农机工业的总体运行态势较好,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省委、省政府不断推出扶持“三农”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投资农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2006年、2007年两年,江苏省级财政分别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500万元、1亿元,全省市、县两级财政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6260万元、7500万元,购机补贴的总量达到1.5亿元、2.5亿元,补贴资金总量居全国第一位,这为江苏农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源于各级领导扶持政策和思想认识到位,为农机工业的发展营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机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农机化发展的内生机制。2006年,全省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74201台次,作业面积达到7127万亩,作业收入超过25亿元。全省还组织了3136台插秧机参加跨区插秧作业,机插面积达到40.3万亩。
  三是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充满了新的活力,成为江苏农机工业的半壁江山。
  二、江苏农机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差距
  美国是最先实现农机化的国家,它以占世界0.3%的农业劳动力,生产了占世界17.6%谷物,46.5%的大豆,20%的棉花,16%的肉类,15.7%的牛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由于历史、经济、政策的原因,我国农机化发展尚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江苏虽是全国农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但还存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农机工业总体水平不高。2006年,江苏农机工业的增长速度虽然是近年来较高的年份,但与山东和河南等兄弟省市的高速发展相比,差距仍在逐步拉大。2006年江苏农机工业经济总量与山东的差距已从90年代末的50多亿元扩大到30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已是江苏的3倍多。
  二是农机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弱化,缺乏发展后劲。江苏除柴油机和拖拉机这两个行业在全国还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外,低速汽车、特色农机具、农产品加工装备等其它农机产品,在全国已失去了领先优势,市场占有率明显下降。收割机、插秧机虽然在总量上还能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但都是外资、合资企业垄断,大型农机装备的核心技术始终被外资企业控制,我省的一些配套企业只能生产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低端产品,名牌产品很少。另一方面,受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我省内燃机出口也受到较大影响。三轮农用运输车的市场占有率已远远落后于山东、安徽,小型拖拉机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也有所下降。特色高效农机的技术研发、基础研究投入不足,落后于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远不能满足江苏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偏低。近两年来,农机工业的经济效益虽然摆脱了多年来的下滑局面,开始回升,但总体效益仍然较低,提供给农业生产的装备不合理状况依然没有改变。主要是,适合粮食生产农机多,特色作物农机少;老旧常规农机多,新型农机少;动力型农机多,配套附加值高的后环节机械少。企业盈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对农机的补贴在起作用,不完全是行业本身运行质量的提高。
  四是行业管理弱化,企业无序竞争严重。自2000年省级机构改革后,农机生产制造缺少宏观调控和规划引导,不少企业反映,机构改革后失去了娘家。这就导致农机生产制造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无序竞争。目前,农机制造与鉴定、推广分属于两个主管部门,而流通则完全市场化,且大部分是散兵游勇,整个行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很难形成研发、制造、试验、鉴定、推广、培训、销售和作业服务的良性互动产业链。据调查,省农机局近两年在整合我省农机化资源方面主动做了一些尝试,但由于体制和机制的障碍,很难尽快改变目前农机行业散、小、低的局面。
  三、加快江苏农机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规划,建立健全农机产业管理体系。
  江苏农机工业发展要实现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全省农机工业的宏观规划和引导。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推广模式,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农民的需求。对江苏农机工业行业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市场和经济手段,辅之以行政支持,加快组织结构的调整,尽快改变我省农机工业组织结构分散、产品低水平重复、企业规模结构偏小的不合理状况。根据《江苏省“十一五”机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要进一步强化对江苏农机工业目标定位、结构优化和规划管理工作,从有利于农机工业发展考虑,建议对农机生产制造和农机的鉴定、推广、管理、服务职能进一步进行整合,在机制和体制上加强领导和支持,由省农机局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据了解,山西等省已有此模式。
  (二)减免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
  农机生产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而且都是微利。多年来,一直要求在税收上给予扶持。因此,从有利于农机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考虑,使政策性补贴更贴近实际,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调动其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以进一步推动农机装备的发展。建议对现行的农机生产企业增值税税率由13%调至7%,对所得税给予免征或先征后返。
  (三)整合资源,提升农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建议江苏省由省科技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农机局等政府部门参加,以及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和骨干企业组成科技创新联盟,实现资源互通、信息共享,以加强江苏农机产业的科技创新。鉴于原江苏省农业机械研究所2000年改制后已出售给私营企业(其他省作为公益性研究所都未改制),已不从事农机的研究开发。而省农机局直属的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积极从事农机的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此,建议在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江苏省农业机械研究所(院),以便承担一些农机公益性项目的研究。
  (四)调整思路,推动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
  1.大力推进农机产品升级换代。在继续保持内燃机、拖拉机优势的同时,农机产品调整的重点应由中小型农机为主,向大中型农机为主发展,以适应规模经济的需要;由单项作业向复式作业调整,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由粮食生产机械为主向大农机转变;由高能耗、低档次向智能化、节约化方向转变。
  2.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的特色机械。围绕高效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机械,是“十一五”主要任务之一。高效农业特色机械的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投资回报率低,因此,高效农业特色机械的发展,要靠政府扶持,注入必要的研发经费,组织好专门力量,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开发。
  3.大力开发推广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业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非常大的一个行业。近期要重点发展先进的果蔬加工机械、土特产品加工机械,开发成套粮油和饲料加工机械来取代单一功能的初级加工机械,加快传统粮油机械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适应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五)积极扶持徐州农机工业示范园
  淮海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区,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8.3%,涵盖4省20个地市,农业生产占有一定的优势,对农机需求量很大。徐州市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主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0.5%以上,农机销售市场发展空间极大。徐州又是中国工程机械的主要生产基地,对发展农机装备、促进农机市场和淮海经济区快速发展具备支撑、带动作用。徐州现代农机工业园为全国首创(江苏徐州工业园区内),为把徐州建设成中国第一个农机工业示范园,建议在规划建设、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上给予关心、支持,促进其早日形成农机工业优势集聚区和现代化农机研发、生产、配送基地。
 
  • 责任编辑:省老科协
  • 阅读次数:2267
  • 关 键 字:|农业机械|

  • 欢迎关注江苏老科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