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创新 >

盐城市老科协农业分会老专家创办园林花木场初现端倪

穿过盐城市区的通榆河,已开挖了七年多,在城郊东北的盐湾村,有一片紧靠通榆河以西童家沟以北的堆堤,那是柴草丛生,坑坑洼洼的一条大荒堆,南北长360米,东西宽近200米,计110多亩,因交通不便,且土质脊薄,故一直无人问津,成为我市城郊难得的一块处女地。
盐城市老科协农业分会,有从事林、果、桑、园艺、绿化方面的老专家16位,退休后仍念念不忘自己的专业,决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的盐城精神,重操旧业,创办科技实体。2003年春,老专家们,多次实地考察,一致认为,这块地虽为荒堆,土质较差,交通不便,但离城北大桥仅2公里,地理位置适中,只要投入一定资金、技术,开垦种植,就能变荒为宝,老专家对这片土地产生了兴趣,后在原市人大副主任卜以庸、耿敖齐等领导的支持下,城区农委同意与市老科协农业分会联合开发,今明两年的首期工程目标是:开垦复耕、开沟造田、改良土壤,全面引进花木试种示范,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创造基础条件。并正式签订了承包协议书。
老专家们人老心雄,立即上马,首先组建了园林花木示范场董事会,推荐黄哲儒、陈日政为董事长,推选具有特长的卞洪如、伏长荣、石为农等三名老专家建立领导班子,园林花木示范场是市老科协农业分会下属的一个股份制民办科技经济实体,实行自主经营,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作机制。为了加强责任制,我们特邀原南门果园老主任石为农全家迁住花木场落户,并落实了承包四年的合同。从去年五月下旬至今年六月下旬仅一年多,由于我们发扬了团队精神,以场为家,通力协作,苦干实干,已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初步成果:
一是推土填塘,开沟筑路,平田灭荒,整地播种。共推高填凹5000多土方,旋耕旋打两遍,挖渠筑中心路和场边路道1600米,轮季节种上了养地作物黄豆和花生40多亩,立苗率85%以上。人工和化学消灭杂草,每亩投工平均12个以上,使当年晚种黄豆亩产达220多斤,晚玉米亩产500多斤,4万株72意杨成苗率90%以上。秋季又套种油菜25亩,小麦10亩,至夏收为至全场年度农作物和意场苗收入达4.5万元。
二是引进示范花木新品种,基本成功。去冬今春,我们抓住有利时期先后种植了黄金梨10亩,1000多株;大佛手银杏16亩,1200棵;优质快生72意杨15亩13万棵。在花木新品种方面引进种植黄金槐15亩1.4万株,香花槐8亩1.0万株,牡丹石榴750株,北海道黄杨200株,金丝垂柳300株。特别是在去年12月下旬,我们从浙江省直接引进美国红叶石楠小苗2500株,先在大棚内培育,今年4月中旬移栽大田,成活率95%,即将扦插扩繁,可望年终达3-4万株。还有引种试种了美国日本5个彩色树种,正在出苗,生土上培植的3000株人参果正在收获。另外还有人们喜爱的近70头大小孔雀和9只锦鸡,已定居花木场,繁衍生息。与此同时,我们又套种了40亩大豆,10亩花生,9亩春玉米。如今,昔日的荒草堆,已变成错落有致,一派鲜艳夺目的绿色林园地。
三是初步营造了示范场基础设施条件。花木示范场是一张白纸,通过各方努力,如今已砌好五间共120平方新瓦房和40个平方4小间鸡窝,购买二套电泵,通了自来水,拉了电灯,装了电话,一条造价8万元童家沟农用桥已竣工,为进一步开发这片热土开辟了通道,为周围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园林花木场的规划定位尚未明确,交通路道和灌排设施有待规范化,农用机械种苗仓库和小型温室需要上马,紧靠示范场北头的70亩塘即待利用,花木场新一轮规范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研究。实践证明,没有理想就没有未来,没有艰苦奋斗就办不成大事。老专家们激情满怀、憧憬未来,初步设想在盐湾村这片热土上创办一个盐城市老年休闲园地,内设花卉区、果林区、珍禽区,健康活动区,休闲垂钓区等;建议由我市农林水、环保和园林处等部门的退休老领导,老专家联合办理,并积极争取市有关领导部门支持,把城市中老年人才、技术和资金,动员利用起来,为全市老年人事业办一桩有影响、有价值的社会事业,形成我市通榆河滨一个新的观光景点和我市老年人休闲活动园地。 (黄哲儒 陈日政)
 
  • 责任编辑:省老科协
  • 阅读次数:457
  • 关 键 字:|老科协通讯第103期|

  • 欢迎关注江苏老科协微信公众号